[科普重磅知识]矿泉水及其致癌物溴酸盐和亚硝酸盐[视频图文
来源:
|
作者:pmo70ca7f
|
发布时间: 2019-11-04
|
2463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内含3个视频,敬请观看
●饮用国内外高档矿泉水中
“溴酸盐”超标,也可能会致癌。
●北京半月内三批次矿泉水
被检出溴酸盐超标
●瓶装矿泉水溴酸盐超标,销毁逾万箱
●北京市食药监局:领先山泉
含致癌物溴酸盐被下架
●高铁一等座赠水,五连发饮品下架
三批次溴酸盐超标
●多款矿泉水被曝光含潜在致癌物
服用溴酸盐的饮用水易得肾癌
●三鹿只是开始
披露饮水业10余年致癌秘密
●严打溴酸盐超标矿泉水,拒绝致癌物
●“碧石”纯净水亚硝酸盐超标
长期饮用可致癌
●“千品饮诺”天然水被检出致癌物
亚硝酸盐超标6倍多
●依云正式回应矿泉水亚硝酸盐超标:
所有产品完全合格
●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依云矿泉水六次上黑榜
▲饮用国内外高档矿泉水中
“溴酸盐”超标,
也可能会致癌
文章提示
一些矿泉水含有致癌物,竟然被饮用水行业刻意隐瞒了10多年的“秘密”;媒体和消费者不知情,竟然是行业的“庆幸事”;公众将知晓溴酸盐这个“秘密”,却让矿泉水厂家的领导“神色凝重”。
北京翠微山天然矿泉水公司
产品溴酸盐超标
中国食品报网讯 4月20日,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第12期)获悉,本次公布的监督抽检信息中合格食品类别涉及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罐头食品、瓶桶装饮用水、保健食品,共计1023批次。不合格食品类别涉及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蜜饯水果制品、瓶桶装饮用水、饮料、保健食品,共计21批次。
抽查样品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企业北京市翠微山天然矿泉水公司,生产的产品偏硅酸含锶型天然矿泉水,生产日期为2015年07月13日,不合格项目为溴酸盐,标准为≤0.01mg/L,实际检测为0.016mg/L,该产品被抽查为不合格。
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局已责成相关市局及时进行核查处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问题产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企业的核查处置,以及企业整改情况,中国食品报将予以关注。(高歌)(2016-04-2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北京半月内三批次矿泉水
被检出溴酸盐超标
夏季饮水需求增加,矿泉水却连续两周被曝出溴酸盐超标,这给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昨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9批次不合格食品,北京宇亚麦饭石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麦水饮用天然矿泉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此外,北京欧派食品有限公司的糕点也被检出铝含量超标。
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麦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为0.014mg/L,超出标准近一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实验动物长期服用含有溴酸盐的饮用水后,得肾癌、甲状腺和腹膜间皮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将溴酸盐归为2B类致癌物质。我国2008年颁布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将溴酸盐的限值定为0.01mg/L。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7月以来第三批次被查出饮用水溴酸盐超标问题。在北京市食药监局7月8日的通报中,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的无气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均被检出溴酸盐超标,含量分别为0.017mg/L和0.021mg/L。此外,在1月的抽检中,该品牌的饮用纯净水还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近105倍。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飞虹表示,部分地区的天然矿泉水会含有溴化物,目前我国主要杀菌手段为臭氧或氯气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溴酸盐。
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涉事矿泉水公司,接线员表示该矿泉水产自昌平区长陵镇,是龙山的麦饭石天然矿泉水,经过臭氧杀菌后直接装入容器,并无其他生产过程。该品牌的矿泉水在昌平本地销售,并可销往五环内。其表示,“矿泉水销量还不错,一天3辆车运水都忙不过来”。
赵飞虹指出,当天然矿泉水中含有溴化物时,使用常规的臭氧或氯气消毒是不可取的,应降低臭氧和氯气的浓度,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等。如果依旧使用高浓度臭氧进行消毒,在消毒过后需要进行还原反应。
据了解,目前部分国家采取物理超滤、高温杀菌、紫外线杀菌等无臭氧工艺进行消毒,没有化学试剂添加进水中,水中的溴离子不会被氧化成溴酸盐。
此外,在本次抽检中,北京欧派食品有限公司也被点名。一款“彩云之南”糕点被检出铝含量超标,是国家标准的2.8倍。据了解,铝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难以吸收。长期超量摄入会产生慢性毒作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报告显示,六成北方人的铝摄入量已超标。
除以上商品,宴泰牌液态复合调味料、京宇牌老北京蜂蜜枣糕等食品也被检出不合格。北京市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凡已购买上述不合格批次产品的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2015-07-16 来源: 北京商报)
▲瓶装矿泉水溴酸盐超标
销毁逾万箱
华夏经纬网9月10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花莲县卫生局9日表示,日前查获光隆生技公司制造的“D618原生矿物质水”含有溴酸盐超过标准,9日在卫生局人员监督下共销毁1万143箱瓶装水。
据报道,市面上OK便利超商等有贩售此款“D618原生矿物质水”,目前已经全面下架。
花莲县卫生局表示,这批包装水是由光隆公司委托南投地区业者制造,检出含有溴酸盐含量超过标准值2.2倍。
花莲县卫生局长林运金说,溴酸盐可能是在制造消毒过程中产生过量的残留所致,目前,溴酸盐在动物实验为潜在性致癌物,微量溴酸盐对人体并无影响健康,民众不必过度担心。(华夏经纬网 2015-09-10)
▲北京市食药监局:
领先山泉
含致癌物溴酸盐被下架
2015年7月8日讯,北京市食药监局今天公布的不合格食品黑榜单,领先山泉两批桶装水检出含有致癌物溴酸盐。矿泉水变成了“致癌水”。
公开资料显示,溴酸盐属于“2B级”潜在致癌物。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领先山泉”无气天然矿泉水和一批饮用天然矿泉水,溴酸盐实测值分别是标准值的1.7倍和2.1倍。
据介绍,矿泉水在生产中往往因自身含有溴化物,要使用臭氧消毒杀菌,此时容易生成溴酸盐。2006年,国家标准委发布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新增了溴酸盐限量指标——每L(升)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目前国际上对于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在新标准里引入限量值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另外,执法人员还在京客隆首超商业有限公司苹果园店发现,“弘润”老陈醋海蜇丝、老陈醋海蜇头,铝残留量严重超标,实测值分别达到标准值的10倍和5.6倍。北京物美流通技术有限公司海淀店销售的散装糖姜片和糖蒜,亚硫酸盐和糖精钠分别超标。作者:杨滨(2015年07月09日 来源: 北京晚报)
▲高铁一等座赠水
五连发饮品下架
三批次溴酸盐超标
高铁一等座赠水“五连发”饮品下架
厂商表示问题水并未上市;为尽快消除影响,已委托第三方再次检测,几天后出检测报告
新京报讯 (记者林野)近日,有媒体称京局高铁动车VIP赠水、一等座赠水、苏打水等因质量问题被下架,车上使用其他品牌矿泉水代替。昨日,记者证实,被替代的水为五大连池五连发矿泉水饮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信息显示该品牌去年7月和8月的三批水溴酸盐超标。
北京多车站正常发水
在高铁VIP赠水因质量问题被下架的消息传出后,由于没有具名何种品牌,网友纷纷把矛头指向此前备受争议的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
昨天记者走访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发现,5100矿泉水仍在免费发放,乘客可凭借当日车票免费领取一瓶。北京西站领水处工作人员表示,领水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30分到晚上10点。昨天陆陆续续有乘客凭票领水,并未有异常,工作人员表示未听说下架的消息。
5100矿泉水也在其官方微博发出声明,产品未被下架,未出现质量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下架的并非5100矿泉水,而是高铁动车的VIP赠水以及一等座赠水。
知情人透露,五连发系列水此前在动车上有卖有送,赠送主要针对一等座、商务座乘客,销售价格则为10元一瓶,因此也被称为VIP水,“此前接到通知,夜里全部下架了。”该知情人说,现在并未收到恢复供应的具体时间,目前车上用了其他瓶装水代替。
三批次水溴酸盐超标
对于此事,北京铁路局并未回应记者。而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饮料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目录,在序号为27、28、29的标识里,提到五大连池五连发矿泉水饮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力生泉天然苏打水、五连发天然弱碱性冷泉水溴酸盐超标。
根据目录,前者两个批次超标,生产日期分别为2014年7月4日以及7月26日,溴酸盐达到0.027mg/L和0.165mg/L。后者则在当年8月18日的生产批次里,溴酸盐数值为0.025mg/L。而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溴酸盐限值为0.01mg/L。
记者根据五大连池五连发矿泉水饮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联系上厂商,一名张姓女性负责人表示,上述三个批次的水溴酸盐确实超标,“七八月份的时候可能水有些大,其他物质流进水里。”
据张女士介绍,去年国家抽检时是到水厂进行检查,因此当时查出的问题水并没有上市,不过他们仍然通知了相关进水单位进行排查,这其中就包括北京铁路局。
张女士称,进水单位要求都非常高,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五连发水有问题后,他们已经委托了第三方再次进行鉴定,检测报告未来几天就将出炉。
据张女士透露,他们将把最新检测报告发一份给北京铁路局,争取尽快恢复高铁动车上的供水。
追访
五连发饮品以团销为主
五连发系列饮品生产地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产品有两个商标,五连发和力生泉,产品有含气冷泉水、天然苏打水、冷泉水,其生产公司为五大连池五连发矿泉水饮品开发有限公司。
根据厂商介绍,目前这些产品主要以团销为主,市场上零售的情况还非常少。而如果要代理,厂商给的价格为一箱(24瓶)48元。(新京报 林野2015-03-07)
▲多款矿泉水被曝光
含潜在致癌物
服用溴酸盐的饮用水
易得肾癌
核心提示:日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北京宇亚麦饭石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麦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的无气天然矿泉水与饮用天然矿泉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被责令停售。
夏季饮水需求增加,矿泉水却被曝出溴酸盐超标,这给饮用水安全敲响了警钟。日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北京宇亚麦饭石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麦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的无气天然矿泉水与饮用天然矿泉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被责令停售。
我国从2007年7月执行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溴酸盐限量应不超过0.01mg/L。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麦水饮用天然 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为0.014mg/L,超出标准近一半。北京领先饮食品有限公司的无气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溴酸盐的含量分别为0.017mg /L和0.021mg/L,分别是国家标准的1.7倍和2.1倍。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介绍,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实验动物长期服用含有溴酸盐的饮用水后,得肾癌(泌尿外科 肿瘤科)、甲状腺和腹膜间皮瘤(消化内科)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那么矿泉水中为何会产生溴酸盐?专家表示,部分地区的天然矿泉水会含有溴化物,一些水企通过臭氧或氯气消毒杀菌,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溴酸盐。(2015年07月23日 来源:新浪网)
▲三鹿只是开始
披露饮水业10余年致癌秘密
“溴酸盐”,一个不为消费者所熟悉,但饮用水行业皆知的名词,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隐藏在中国饮用水行业中10余年的“秘密”开始浮出水面。
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矿泉水年会曾专门就溴酸盐话题进行国内部讨论。由于该会议并不对外开放,当时《信息时报》一名记者“混”进会场,得以听到了一些行业内幕。其中,乐百氏饮用水生产总监直言不讳说:过去由于广大消费者和媒体并不了解溴酸盐为何物,这使得当时行业非常庆幸。但是,他指出,时至今日,溴酸盐这个“怪物”迟早会被消费者所了解。不是狼来了,而是狼真的要来了!他神色凝重。
这番言论让人揪心!一些矿泉水含有致癌物,竟然被饮用水行业刻意隐瞒了10多年的“秘密”;媒体和消费者不知情,竟然是行业的“庆幸事”;公众将知晓溴酸盐这个“秘密”,却让矿泉水厂家的领导“神色凝重”。
呜呼!一个行业在面对金钱利益面前,竟然把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全抛弃到九霄云外。
一边是一个行业欺瞒公众,大赚丧良心的钞票;一边却是公众长期饮用一些含有致癌物的矿泉水。我想,任何一个有良心和正义感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想以生命的名义,来披露、抨击饮水业隐瞒了10多年的“秘密。更何况,笔者是一个职业媒体评论者。
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个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副产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溴酸盐。长期饮用含有微量溴酸盐的饮用水,将增加癌症的患病率。10多年来,我国饮水业对溴酸盐讳莫如深,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实质是利字当头。因为生产厂家在控制菌落总数与控制溴酸盐处于“两难”之间:加大臭氧量杀菌,就要产生过量溴酸盐,否则,矿泉水不达标;而降低产品中溴酸盐的含量,水处理和设备的成本将加大,企业生产成本会增大,利润会减小。
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在10μg/L以内。2004年3月,可口可乐公司在英国就遭遇溴酸盐危机。该公司在英国销售的Dasani瓶装水,在一次抽查检验中被发现溴酸盐含量远超过英国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可口可乐公司在欧洲地区正全面回收该产品,总计数量有50万瓶之多。但在我国,不仅在矿泉水标准中没有将溴酸盐纳入,而且公众还被欺骗和隐瞒了10年多。
生命是无价的!一个行业为了牟利而长期隐瞒实施真相,这与谋财害命何异?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秘密”即将被揭开。但是,作为饮用水管理和行业应该敬畏生命,及早出台严格的标准,尽快将溴酸盐问题公布于众。同时,矿泉水生产厂家能及早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矿泉水溴酸盐含量,及早与国际接轨,以免再侵害公众生命。
奇怪的是我国矿泉水产品一直无溴酸盐相关国家标准,更为奇特的是国家对于原有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修改过程。矿泉水国标的修订版本就是按照行业、企业等各个部门意见总结而成。按照我国矿泉水企业设备目前的现状,要把“溴酸盐”的指标降到国际标准的范围内,更多的企业就有可能要退出市场,可想而知企业是什么态度。本来在新标准的第六稿中添加了溴酸盐的指标,但第七稿就被删除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国家和go-vern-ment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才设立了众多的部门管理和监督饮料食品卫生。但我们的监督管理部门似乎就等着企业“良心发现”,制定标准要看企业的脸色,企业的脸色一不好看,“标准”就难产,更别说执行了。这种情况下,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护?一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隐藏10年之久,还让它一直存在下去吗?(2007年6月3日《信息时报》)
▲严打溴酸盐超标矿泉水
拒绝致癌物
国内生产的矿泉水,普遍为了杀菌而大量使用臭氧,这就带来了一种名叫溴酸盐的衍生物。在控制菌落方面,用臭氧来杀菌,和导致过多的溴酸盐出现,这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矛盾。
在新国标中,备受关注的是微生物指标的改变,不再保留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指标。“增减”引发质疑,“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不合格的水,要升级为合格的了? ”
“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并不意味着水质降低。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表示,菌落总数属于卫生指示菌,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公众健康。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看,有益的(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有害的(致病菌)都是极少数,水中的绝大多数细菌是既无益也无害的。
而过度控制卫生指示菌和杀菌还可能带来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升高的副作用,反而构成健康风险。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标准中菌落总数限定较严格,为了达到标准,厂商使用臭氧杀菌。最后菌是达到要求了,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臭氧杀菌的副产物溴酸盐有可能升高,构成健康风险。此次取消相关指标,就是希望减少这种过度加工。
按照我国矿泉水企业设备目前的现状,要把‘溴酸盐’的指标降到国际标准的范围内,更多的企业就有可能要退出市场,可想而知企业是什么态度。本来在新标准的第六稿中添加了溴酸盐的指标,但第七稿就被删除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监督管理部门似乎就等着企业“良心发现”,制定标准要看企业的脸色。这种情况下,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护?一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隐藏10年之久,还让它一直存在下去吗?
由于事情的敏感性,记者从有关部门那里,皆未能了解到具体是哪些在售品牌的矿泉水溴酸盐浓度过高。一名消费者质疑: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公开这些超标品牌,是否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呢?
“矿泉水致癌”
行业秘密被隐藏10余年
核心提示:市场上一些矿泉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而这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被隐藏10余年之久。对“矿泉水溴酸盐致癌”一事,公众究竟是否应该有知情权?谁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青年周末1月27日报道 市场上已检测出一些矿泉水产品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而这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被隐藏10余年之久——近日媒体发出的这则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该报道记者曾“混”入去年的全国矿泉水年会,探听到了这个行业秘密。该报道还称,国内各厂家在使用臭氧杀菌时,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溴酸盐;而在矿泉水国家标准中,一直都没有溴酸盐这一项;正在修订的新标准中,第6稿本来加入了这一项,但在第7稿中又被神秘地删除。
大量的相关疑问由此引出:目前市场上所售的矿泉水,无论是瓶装水也好,桶装水也好,真的存在致癌的危险吗?这个“被隐藏了10余年的行业秘密”,为何一直未向公众揭示?有人在隐瞒真相吗?国家标准中为何迄今还没有溴酸盐这一指标?新的国家标准中是否会加入溴酸盐检测?
《青年周末》记者为此追访了矿泉水厂家、中国饮用水行业协会和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但相关人员对此问题的回答,使我们不禁要问,对“矿泉水溴酸盐致癌”一事,公众究竟是否应该有知情权?谁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专家:不宜公开“超标”品牌
目前市场上仍在售“致癌”矿泉水
“国内生产的矿泉水,普遍为了杀菌而大量使用臭氧,这就带来了一种名叫溴酸盐的衍生物。”6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技师岳银玲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
两年前,岳银玲等人曾对北京市场上在售的瓶装矿泉水进行抽查,测定溴酸盐的含量,其论文公布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抽验结果显示,部分品牌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非常高,如果长期饮用,有致癌的潜在危险。
岳银玲回顾说,当时她们是随机抽样调查,选了北京超市中的10余种矿泉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皆检出溴酸盐,其浓度在0.89~48.2μg/L之间,其中有2种瓶装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水最高允许浓度。而其中一种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几乎是WHO和美国最大容许浓度的5倍,“具有一定的潜在致癌性”。
但岳银玲没有对记者透露是哪两种品牌的矿泉水浓度过高。
她说:“我们是从超市中随机买来的矿泉水,批次不同,溴酸盐含量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厂家负责的话,不便透露是哪些品牌。”
岳银玲等人在论文中呼吁,希望国内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瓶装矿泉水的卫生监督和监测,并尽快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两年后的今天,
情况又如何呢?
中国发酵食品工业研究院的郭新光主任对记者透露,他们从去年开始着手制定新标准,也对市场上的矿泉水进行了检测,确实存在部分品牌的溴酸盐浓度过高的情况,不过他否认是普遍情况。
由于事情的敏感性,《青年周末》记者从有关部门那里,皆未能了解到具体是哪些在售品牌的矿泉水溴酸盐浓度过高。一名消费者质疑: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公开这些超标品牌,是否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呢?
溴酸盐致癌
已成消费者“共识”吗?
为什么矿泉水的溴酸盐问题忽然在近日浮出水面?它真的是一个“被隐瞒了10余年的行业秘密”吗?
岳银玲认为,即便在研究者当中,溴酸盐也是近几年才被重视起来的。“以前咱们国家对溴酸盐不是特别重视,有主客观原因,但近几年这一情况有了改观。”
根据岳银玲的说法,以前国内的矿泉水企业都用氯来给矿泉水消毒,并不用臭氧,所以基本不存在溴酸盐这个问题。当然,氯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带来很多副作用,于是近些年来,业界开始转而使用臭氧来杀菌,目前这种工艺在国内使用得已经非常普遍,于是溴酸盐超标就开始凸现出来。
“国外发展得早一些,溴酸盐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但在中国的矿泉水标准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将溴酸盐纳入标准。”岳银玲说。
“我们在论文中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2007年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已经加入了这个指标,矿泉水国家标准虽然目前还没有加入,但新的标准也正在修订过程中,慢慢完善吧。”
但岳银玲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被隐瞒的秘密,她认为不仅在研究领域和矿泉水业界已经是一个共识,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资料在宣传,人们都可以去查。
一个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大部分消费者是否掌握了这一“共识”呢?普通消费者对此真的知情吗?
公开会引起恐慌吗?
1月21日和22日,记者在家乐福龙德店和易初莲花北苑店等超市做了一个现场调查,100%的顾客皆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溴酸盐是何物,更不知道目前市场上的矿泉水中可能含有这种致癌物。
记者查看了包括乐百氏、娃哈哈等品牌在内的各种国产矿泉水,在这些矿泉水外包装上都没有看到溴酸盐的字样,更没有溴酸盐含量的标示。
而当消费者听到矿泉水中可能含有此物,且长期饮用溴酸盐超标严重的矿泉水可能致癌时,都感到非常意外(实际上,目前的国家标准对溴酸盐没有任何规定,本文所说的“超标”,是指超过WHO等组织所定的国际标准)。
“如果矿泉水中真的含有致癌物,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不进行说明?厂家为什么不对产品召回?这不是拿我们消费者的健康开玩笑吗?”一名女士的说法代表了几乎所有接受记者访谈的顾客的想法。
另外一名顾客则质问道:“为什么厂家不在产品包装上进行说明?否则现在我们也不可能对这东西一无所知。”
是否应该要求厂家在产品上做一个说明呢,对这个问题,正在起草制定国家新标准的郭新光主任有不同看法。
他对记者说:“我们也做过很多检测,但没必要公布出来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吧?”
厂家:不对外透露溴酸盐数据
国内矿泉水普遍情况如何?
既然用臭氧杀菌是国内矿泉水企业普遍应用的方式,那么会不会矿泉水产品对人体都有潜在危险呢?
对记者的这一问题,郭新光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溴酸盐浓度较高的矿泉水是有,有的还很高,但并不是说我们检测的所有产品都有较高浓度的溴酸盐。”
郭新光介绍,需要两个因素都具备才可能导致溴酸盐的产生。第一个因素是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一般纯净水不含溴化物,也就不存在溴酸盐的问题,而矿泉水中溴化物的含量是有高低不同的,需要区别看待;第二个因素是使用较高浓度的臭氧杀菌,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溴酸盐。
他说:“现在我们通过生产工艺的把关,比如改善灌装条件,可以适当降低臭氧浓度。当然这样做的话,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就对厂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据《信息时报》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国内,能将溴酸盐控制得很好的饮用水企业并不多。
企业不对外透露具体数据
国内一些较大的矿泉水企业做得怎样?《青年周末》记者采访了广州达能乐百氏矿泉水公司。该公司质量部的黄经理表示手头没有具体数据,她也谢绝了记者希望采访相关技术工程师的要求。她说,对于媒体,公司方面规定不得随意对外发布,如果要发布,应该有统一口径。
不过黄经理承认,在控制菌落方面,用臭氧来杀菌,和导致过多的溴酸盐出现,这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矛盾。“具体在新标准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看政府部门怎么去平衡,怎么去制定标准。”
包括乐百氏在内的国内各大矿泉水企业,全部是依据《饮用矿泉水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也就是很久以前颁布的那个标准。至于技术监督局、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目前在抽检产品时,依据的也都是这一旧标准。而在旧标准中,对溴酸盐根本没有提及,厂家未在产品上进行标示,理由正在于此。
新的矿泉水国家标准正由有关部门在制定中,乐百氏等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具体情况这些厂家未对外透露。
有关部门:不宜发布相关消息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不清楚情况”
据《信息时报》报道,去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曾发出“关于征求《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菌落总数指标意见”的函,对于现行的矿泉水国标中的微生物指标,尤其是菌落总数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作进一步调研和论证。
这篇报道质疑到:既然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已经加入了对溴酸盐的限制,为什么矿泉水行业迄今还没参照这一标准?
为弄清这一问题,《青年周末》记者致电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该协会负责饮料标准的李羽楠告诉记者自己不清楚相关情况,这个问题需要找专家来回答。
“我们不知道是否有致癌性”
现在市场上的矿泉水存在着溴酸盐浓度过高的情况,而溴酸盐有致癌性,国家有关部门是否关注过?又将如何解决?记者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处的工作人员。
“如果目前一些矿泉水确实有潜在致癌性的话……”记者此话被这名工作人员打断,他说:“是否‘确实’,我们并不知道。”
“你们不进行监测吗?”
“我们不具备这一职能。食品安全处主要负责各项国家标准的管理,也就是按标准规定对市场准入、生产环节进行监管。如果标准本身有问题,应该去问该标准的起草者。”
而国家标准委员会农业食品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则对记者介绍说,标准的起草制定、审核和发布,都有一整套程序,其中起草制定是专家们的事情。
至于此前媒体质疑为何矿泉水不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业食品部的这名工作人员认为:“两套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一样,媒体的理解有误。”至于新标准何时能发布,他表示自己不清楚情况,建议记者去咨询新标准的起草人员。(来源于网络)
▲矿泉水亚硝酸盐超标
长期饮用可致癌
天然水被检出致癌物
亚硝酸盐超标6倍多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公开信息显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一般人体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白山池饮用天然弱碱矿泉水
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14日,记者从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获悉,为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近期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4类食品62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其中,食糖1批次,水果制品6批次,速冻食品1批次,全部合格;饮料54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占1.85%。其中饮料1批次:乐天长白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山池饮用天然弱碱矿泉水中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目前,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在地长春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一步调查处理,查明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成因,制定整改措施。
在此,食药监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并保存购物凭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添加剂、QS标识等是否齐全;最后,还要查看真空包装是否漏气。(2016年07月15日 长春晚报)
▲“碧石”纯净水亚硝酸盐超标
长期饮用可致癌
近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监督抽检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水共60件,其中饮用纯净水34件,天然矿泉水13件,饮用水13件。检测结果显示: 60件样品中,仅有一样品不合格,即上海碧石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碧石饮用纯净水(规格:18.9L/桶、生产日期:2006.7.9),不合格指标为电导率和亚硝酸盐。
据专家解释,电导率是衡量水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指标不合格会对人体带来健康隐患。而亚硝酸盐是饮用水商品的重要卫生理化指标之一,因其表现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较强。据记者了解: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过量食用,可以致癌。(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6-09-11)
▲“千品饮诺”天然水
被检出致癌物
亚硝酸盐超标6倍多
“饮用水中亚硝酸盐超标,那岂不是存在致癌风险,这水还能喝吗?”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我市有的饮用水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记者核实发现,历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2月3日公布的2015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中,有2批次饮用水样品不合格,其中济南千品饮诺饮品有限公司因致癌物亚硝酸盐超标上质量“黑榜”。
“饮诺”、“玉芙源”被点名
根据不合格名单,济南千品饮诺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天然水(2015/07/21)被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检测值为0.031mg/L,而标准是≤0.005mg/L,超标6倍之多。此外,济南市历城区四通天然山泉水厂生产的玉芙源天然饮用山泉水(2015/07/27)被检出耗氧量超标。
针对不合格样品,历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依法监督被抽样人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并进一步查明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原因,根据调查情况依法处置。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
记者了解到,济南千品饮诺饮品有限公司位于历城区彩石镇大龙堂村村北,在企业网站中宣称其为母婴、母子推荐饮用水,长期饮用可促进健康。
而公开信息显示,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一般人体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
亚硝酸盐的危害还不只是使人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可以与食物或胃中的仲胺类物质作用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另外,准备要孩子的家庭及已有孩子的家庭更要特别注意,亚硝酸盐超标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相关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
有毒物质从何来?
据了解,亚硝酸盐超标在国家、省、市、区级的监督抽检中并不罕见。前不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19期抽检通告,其中11批次饮用水检出亚硝酸盐超标。有毒的亚硝酸盐为何出现在瓶(桶)装饮用水中呢?
知名饮用天然矿泉水专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杜钟曾公开表示,水产品中出现亚硝酸盐的原因可能有水源污染的因素存在。
饮用水的亚硝酸盐、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超标,主要是由于生产环境控制不严,工厂、设备、工人消毒不够;容器较薄、密封性差、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的。(2015-12-21 来源:大众网 )
▲依云正式回应
矿泉水亚硝酸盐超标:
所有产品完全合格
据人民网报道,依云7月5日在上海召开媒体见面会,就此前“亚硝酸盐超标”事件正式做出官方回应。依云食品营销(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戴宁表示,依云水不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并郑重承诺“所有产品完全符合质量标准”。至于所涉产品,因为“并非由指定进口商进口,所以依云无法获得所涉产品留样以确认其身份,具体来源仍在调查中”。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黑名单”中,北京大自然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进口的依云矿泉水因“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赫然名列其中。而在此前,2011年的1月和11月,分别有80.44吨和9.6吨依云产品因同样问题被判不合格而销毁。
对此戴宁表示,此次事件所涉及的产品与前两次一样,并非通过指定进口商进入中国,因此依云未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前两次事件发生之后,由于退货或销毁,依云无法取得所涉产品的生产批号及进行相同批号产品的复检,但依云方面均邀请上海、香港等地的质检机构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检,检测结果均证明依云产品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值。
“此次事件发生后,我们与相关质检部门进行了沟通,获得了所涉产品的批号。”戴宁说,“根据产品批号,依云法国总部立即找出了同批号产品的留样,在法国卫生部认可的第三方独立的实验室中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2毫克/升,远低于国家对于亚硝酸盐含量所规定的限量值0.1毫克/升。
与此同时,依云公司也向中国权威检测机构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提出要求:请他们在北京市场独立、随机抽取9个批次的依云产品,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专项复检。发布会现场也公布了复检报告,结果显示依云产品全部合格。
依云全球产品质量总经理Rene-Charles先生就依云从源头到终端的整个流程向在场媒体进行解释。他说,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依云每小时要对13条流水线上灌装的矿泉水产品进行检测,全天24小时的水质检测超过300次。另外,法国卫生部每两个月都通过其认证的专业检测机构独立对依云的水质进行化学、物理和微生物学分析检测,从未发现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而作为依云质量监控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依云对所有生产批次的产品都进行为期两年的留样存档,以便为产品售后的检测分析提供依据。
戴宁说,瓶装水出现亚硝酸盐超标有3种可能,一是源头本身含有,二是装瓶后内部产生化学反应,三是在运输和储存环渗透进入瓶中。“但是对依云来说这3种可能都不存在。”
戴宁解释,依云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心脏地带,一直受到法国政府的立法保护,而且是世界公认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典范。而所有依云产品都是在唯一水源地——法国依云镇直接装瓶,全程无人体接触、无任何化学或物理处理,因此,在取水的工艺流程中不可能产生或混入任何化学物质。“准确来讲,我们只灌装,真正的生产者是阿尔卑斯山。”
法国阿维尼翁大学水文地质系Bernard Blavoux教授通过现场播放的VCR对此进行佐证:他对依云天然矿泉水及其蓄水层的研究始于50年前。他说,依云地下水要经过15年以上的过滤才形成,因此其水质能够保持恒定,其中所含矿物质不会再产生化学反应。
Rene-Charles则解释,亚硝酸盐并非有机物,不具挥发性,因此它不可能在空气中挥发,并在运输或仓储环节渗透到瓶装水中。依云使用的两种包装材料PET和PEHD对于亚硝酸盐的阻隔能力非常强,依云产品在运输和储存环节中也不可能受到亚硝酸盐的污染。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得到所涉产品留样,因此无法确认所涉产品是否由依云出品。”但是对于媒体关于所设产品有没有可能是假货的推测,戴宁的回答非常谨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不便进行任何猜测和评论。我们正请求有关部门,对最近这起事件进行彻查,以便弄清这批货物的身份和流向。”
戴宁代表依云公司承诺:“只要是依云出产的天然矿泉水,无论从哪个渠道进口,我们都会对质量安全负责。”同时他表示,为了更好地配合监管,公司正在汇报并申请建立与质检部门间的信息联动机制。“一旦发现问题,除了进口商,依云也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以便于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核实产品信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产品复检。”【2012-07-06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依云矿泉水六次上黑榜
一向被认作是高端进口矿泉水品牌的“依云”,近日再度被查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并已按“退货”进行处理。这是该品牌在6年中,第6次登上我国质检黑榜。2006年、2007年,该品牌还被检出菌落数超标。
消息一出,达能依云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迅速发表声明,称此次所涉产品并非从官方渠道进口,目前正积极联系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复检。
据了解,所谓官方渠道包括3个环节,先从源头地出厂,由达能依云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经手后,再指定给贸易商引进、销售。而本次查处的产品走的并不是这一“通道”。它们的流通环节比官方渠道多一个,即源头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其他贸易商—我国平行货商,这也就使得风险增加。比如,可能会产生造假行为;而即使是真货,保存、运输不当等也可能最终影响到质量。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表示,依云在法国,甚至欧洲都是品质过硬的产品,属于矿泉水中的高档品,是获得医生推荐的母婴用水,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也并未比其他矿泉水贵出许多。依云方面则解释称,很多所谓的“质量问题”源于欧盟和国内的检验标准不同。以菌落数超标为例,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所颁布的国际食品法典一直没有限值,而中国是在2009年10月1日后才取消的。
北京市矿业协会矿泉水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绣燕表示,水源地水质污染,生产环节对细菌的控制、净化不彻底,储存和输送管道老化,以及瓶口和封口不严等,都是导致亚硝酸盐超标的危险因素。但因为此次所涉产品均为非“官方渠道”进口,且当即退货或销毁,无法进一步追查缘由。
记者了解到,若亚硝酸盐超标,轻者会致人头昏,长期微量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菌落数超标可能会破坏肠道内正常的菌落环境。残余菌落可能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营养学理事长郭俊生提醒,喝水最好不要盲目追求洋品牌,而且,目前科学还未证实水中含矿物质,对人体有何好处,或好处有多大。喝水应首选凉白开。烧水时,应该沸腾后再加热3—5分钟,以充分挥发掉有害物质。
王绣燕则表示,如果消费者想购买依云矿泉水,可以通过外包装来辨认真品:官方渠道进口的依云,包装上会直接印着中文标签;非官方进口的产品,中文标签是贴在上面的。(2012年06月12日 来源: 生命时报)
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秘密
以一瓶550ml在社区零售店售价为1.5元的矿泉水为例。水成本为1分钱;瓶子+盖+喷码+胶带约为0.17元;营运和广告费约为0.22元;经销商平均以0.6元每瓶的出厂价拿货,再以平均1元每瓶的价格批发给社区零售店,零售店再以1.5元每瓶的价格出售。
(特注: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个别地方有所删节改动。若影响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经核实后作相应处理。若有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一律无效,特此声明。)